首页 注册 登录


扫描二维码访问网站

我是悠悠
旅居号 1358888888

余东画村写生之旅全攻略:在农民画笔触间邂逅乡土诗意

发布时间:2025-09-10 20:17:35   阅读:6


在衢州大地上,藏着一个被画笔唤醒的村落 —— 余东村。余东村是柯城区沟溪乡下辖行政村,位于乡政府驻地西侧1.5公里,总面积2.1平方公里,户籍人口794人。地处常河公路沿线,交通区位优势显著。这里半数村民都是农民画家,墙面是画布,生活是颜料,随手一笔都是浙西乡土的鲜活气息。无论是专业画者追寻灵感,还是亲子家庭体验艺术,这场写生之旅都能让你在斑斓色彩中,读懂乡村的另一种打开方式。

一日行程:从观画到创作的沉浸式体验

清晨抵达余东村,最先撞入眼帘的便是沿街绽放的农民画。院墙、民房、栅栏甚至村口的石碾子上,都绘着金黄的稻穗、欢腾的节庆、劳作的身影,浓烈的色彩像打翻了的调色盘,把秋日的丰收、春日的生机都定格在画面里。沿着画满图案的村道漫步,仿佛走进立体画廊,每一步都踩着艺术的节拍。

余东农民文化中心是旅程的第一站,这里藏着村庄的艺术密码。展厅里陈列着从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的农民画珍品,早期作品带着粗粝的生活质感,近年新作则融入了现代审美,却始终不变对土地的热忱。讲解员会细说画作背后的故事:那幅《晒秋》里的玉米串,是李大叔家当年的收成;《龙舟赛》的浪涛中,藏着村民们合力夺冠的记忆。在这里,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展品,而是村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叙事。

移步农民画展示屋,仿佛闯入画家们的私人画室。墙上挂满未完成的草稿,桌上散落着颜料盘和画笔,墙角堆着刚收来的南瓜、玉米 —— 这些都是创作的灵感来源。村民画家王大姐正在画《村口的老樟树》,她笑着说:“这树看着我长大,我闭着眼睛都能画出它的纹路。” 在这里,你能看到艺术最本真的模样:不依赖技巧堆砌,全凭对生活的热爱落笔。

正午时分,阳光透过匠心坊的木窗洒在画架上,这里是写生体验的核心场地。数十张画桌整齐排列,颜料、画板、画笔一应俱全,专业画师会根据你的基础因材施教。零基础的游客可以从简单的农民画符号学起:圆圆的太阳代表红火,弯弯的稻穗象征丰收,胖乎乎的人物透着喜庆。有绘画基础的则能尝试更复杂的构图,画师会指导你如何用民间色彩表现浙西的山水 —— 比如用朱砂红画辣椒田,石绿染竹林,藤黄点染橘子洲头。

午后的农民画制作体验更具趣味性。你可以尝试传统的矿物颜料调制,用茜草汁做红色,栀子果熬黄色,在画师的指导下将这些天然色彩涂在宣纸上。不少亲子家庭会选择合作完成一幅画:孩子画活泼的鸡鸭,家长补画宁静的田野,最后由画师题上 “余东之游” 的字样,变成独一无二的纪念品。画累了,就坐在匠心坊的藤椅上喝茶,听村民画家讲他们 “白天拿锄头,晚上握画笔” 的故事,感受艺术如何改变了这个村庄的命运。

傍晚返程前,不妨再逛一次村道。夕阳为墙上的画作镀上金边,劳作归来的村民与画中忙碌的身影重叠,让人分不清是画在模仿生活,还是生活本身就是一幅画。

食宿推荐:在画境中品尝乡土味

余东村的农家客栈本身就是一道风景,1 号、2 号、5 号、6 号、8 号农家是游客公认的优选。这些院落保留了浙西民居的白墙黑瓦,院墙却被主人画满了花草、果蔬和乡村趣事。8 号农家的主人是位老木匠,他把自家的牛栏改造成茶室,横梁上画着《春耕图》,茶几是用老门板改造的,上面嵌着主人手绘的村地图。

客房内部简洁舒适,床单印着农民画图案,窗外就是稻田或竹林。清晨被鸡鸣唤醒,推开窗能闻到泥土和稻禾的清香;夜晚坐在院坝里,能看到比城市明亮百倍的星空,听着远处传来的虫鸣和村民们的谈笑声。

农家菜更是不容错过的惊喜。1 号农家的 “画家套餐” 深受欢迎:清蒸土猪肉带着柴火香,炒南瓜藤脆嫩爽口,最妙的是 “农民画拼盘”—— 用胡萝卜、黄瓜、紫甘蓝切成画中常见的太阳、花朵形状,摆成一幅微型农民画,好吃又好看。5 号农家的橘子饼是招牌,用村里自产的橘子加糖熬制,酸甜软糯,据说很多画家画橘子时,都会来讨一块当 “灵感催化剂”。

实用贴士:让旅程更顺畅

余东村四季皆可游:春天看画中油菜花与现实花海相映;秋日赏画里的丰收场景在田间真实上演;冬日雪后,白墙黑瓦配着画中红灯笼,宛如水墨画里的世界。村子对各类人群都很友好,老人能在平缓的村道上散步赏画,孩子可以在画室尽情涂鸦,艺术爱好者则能深入交流创作心得。

交通方面,建议自驾前往,村子有免费停车场;若乘公共交通,可从衢州高铁站打车约 40 分钟到达。写生工具无需自带,匠心坊提供全套画材,但若有惯用的画笔,也可随身携带。村里的农民画衍生品店能买到明信片、丝巾、帆布包等文创,都是不错的伴手礼。

在这里,艺术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,而是村民们呼吸般自然的生活方式。当你拿起画笔,在余东的土地上留下属于自己的色彩时,或许会突然明白:所谓艺术,不过是对生活最真诚的热爱与记录。